Thursday, January 19, 2006

古典風華(一一):德布西十二首練習曲

對西方藝術並無太多認識,印象主義是少數我特別喜歡的流派之一。擺脫寫實的概念束縛,從此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反客為主,視野豁然開朗,內在的感覺終於浮出檯面,當家作主,藝術,因此而更豐富。同樣都是印象派,對熱愛音樂的我而言,德布西反而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初聽音樂時,以有名的標題曲為主,《牧神的午後》自然也列入其中。朦朧的樂念,塑造的確實是朦朧的夢境,捉不住的音符目的就是要讓人捉不住。DECCA的 錄音帶搭配的是《海》。此曲後來在萊納指揮的《天方夜譚》裡搭配再聽,還是無感。究竟是我的耳朵記憶理解力有問題還是重播系統不甚優異我目前傾向漸漸由前 者慢慢轉移到後者。

系統的問題在鋼琴上至少比管弦樂上要來的小。曾經在唱片行以兩張的價格購入四張一套的巨人季雪金彈的德布西鋼琴曲集。貧乏的老錄音雖無光澤,但也無炒豆子 聲。印象對我而言還是毫無印象,久久之後《月光》(不是貝多芬的《月光》)終於在腦中刻下軌槽,記雖然不容易記,德布西的音樂還真的很好認。

很早以前,在我還沒開始聽弦樂四重奏前,因蒐集基本曲目的進階聽了義大利弦樂四重奏團的德布西與拉威爾的弦樂四重奏,自然比起一般弦樂四重奏來其印象更是 難解,片斷、破碎、圓滑而有彈性的樂句彷彿鯰魚般滑不溜丟。歌劇《佩利亞與梅麗桑》三小時的無詠歎調更像是三小時佈道會的聖詠。



德布西對我而言只是古典音樂史上的一座雕像,不過,雕像終於被這一雙手打破了。

唱片公司重發低價版,一些不聽的片子就會形成新的購買欲,這麼便宜,聽聽看。這雙手,我的印象很深刻,大約是某次雜誌上甚有好評的片子。當然,再便宜我也 不會太冒失。內田光子彈的全套莫札特鋼琴奏鳴曲我已反覆欣賞多次,也推薦給很多聽或不聽音樂的朋友。吉利爾斯雖好但不隨便推薦,內田光子也很好但更可積極 推薦。

拆封後不失所望地很有感覺,即使是德布西,不過這不是德布西或內田光子直接的功勞,而是最近跨界聽爵士的因素。德布西的鋼琴,聽起來真的很像是爵士樂,或 者說,其實很多爵士樂手自承喜愛德布西並受到他的影響。爵士樂以比古典樂更快的速度解放了音符。更好的是它還是維持了音樂的概念(少數極前衛者不算,我也 還沒聽),不像後來古典樂一堆做出來東東的都偏向哲學了。我的視覺算弱,所以很容易就被印象解放了。至於聽覺呢,是根深蒂固的挑剔,緩慢正式認真或不認真 的聽了二十年後,才於這幾個月裡經由爵士樂解放。不過在此同時,一個新的束縛也產生了,就是對於音響性,或說是音響裡的音樂性開始計較起來,其苦其樂,就 不足為外人道也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