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1, 2018

顧世淦

顧世淦

2018/10/08

顧世淦(1917 年 4 月 26 日 巳 時 - 1995 年 11 月 19 日 17 時 45 分) [1], [2]。

-----


丁戊甲丁
巳戌辰巳
7868584838281808
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申酉戌亥子丑寅卯

[每逢甲或己年 2 月 1 日交大運]

-----

「法嚴法師俗名顧世淦,祖籍浙江,生於一九一七年三月六日,卒於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十九日,俗壽七十九載,戒臘九歲。」[1]「法嚴法師,原籍浙江紹興,生于丁巳年(1917)三月初六日巳時,寂于乙亥年(l995)九月廿七日酉時,世壽七十九歲。」「 法嚴法師是在我離開金山第十一天,在十一月十九日下午五時四十五分安詳往生的。」[2]

-----

「法師生長於上海,抗日戰爭不久,轉往重慶中文大學攻讀機械工程。一九四十年,響應政府號召,投筆從戎,成為中國空軍上尉,擔任美國空軍飛虎隊之翻譯人員。因應職責所需,輾轉中國各地及印度、美國,普見眾生苦難,生老病死,悲心自起,乃積極探求人生真諦,深研佛法。一九四七年自空軍退役後返鄉後,於上海淪陷前夕,隨其母赴臺,後就職於農復會二十年,對臺灣的農經建設頗有貢獻。」[2]

-----


Fig. 1. 譯經院舊址,福嚴精舍 [7]。

-----

譯經院:

「他於民國卅七年(1948)抵台,先在高雄某機構服務,後轉入農復會,當時農復會業務多由美國人主持,他在年資已夠而提早退休後,出任沈家楨居士創辦之美國佛教會新竹譯經院副院長,任期十年中譯出「大寶積經」一部為英文本。」[2]

「首先我們應從譯經院的創始人沈家楨老居士介紹起,沈氏出生於虔誠信仰佛教的家庭,早期畢業于交通大學電機系,復獲美國聖若望大學博士,現在美經營大西洋航運公司,為世界航業鉅子之一,除了在美國興建大覺寺,創立美國佛教會外;諸如國內的慧炬月刊,及大專佛教社團獎助學基金大都是沈氏所捐助的;民國六一年又設立這所「美國佛教會駐台譯經院」。沈氏本人自任基金會董事長,另邀請許巍文、李恆鉞、顧世淦,戈本捷四位居士常務董事。在行政組織上,沈氏自行兼任譯經院院長;顧世淦與戈本捷兩位常務董事分別兼任譯經部與行政部的副院長。譯經院成立以後,曾兩次招考譯員,每次只招三位,一共六位。劉奕賜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因為劉先生當時不能分身,所以由院方聘為持約譯員,兩年以後才正式參予譯政工作。」[4]

「初稿全部完成之後,顧世淦很客氣,建議請學有專長的專家學者編審,以現代的眼光判斷適用不適用,好不好,有什麼需要更改修正的,我於是請在賓州州立大學任教的張澄基教授擔任此事,張澄基答應了。沒想到張澄基看稿之後,和顧世淦各持己見,爭執半天無法達成協議,我又無法判斷,但因為要出版,總得有人做最後決定,我於是對顧世淦說,既然是你建議張澄基的,那就請張澄基做最後的編審吧,顧世淦也同意了,終於把譯稿決定下來。」[5]

「我這次做『金剛經』磁碟片一事,參考了六十六種經與論,看到各家詮釋不同,深深感到譯者如果不能真懂,兼具信、雅、達的翻譯是極難極難之事。例如張澄基,對佛教有比較深入的瞭解,在西康學密多年,也打坐,真正下過苦工夫,是貢噶老人真正看得起的人物,但他的文字,不論中文英文就不及顧世淦了,但顧世淦在教理上的體會不及張澄基,這是困難所在,今天他們兩位都不在了,所以我才坦白地講。」[5]

「福嚴佛學院是女眾學院,一向借福嚴精舍來辦學。第一屆辦完後,由於人事因緣,曾停辦了好些年。一度精舍還因房舍虛置甚為可惜,而借給譯經院從事經典英譯的文化事業。」[6]

「美國佛教會的創始人沈家楨老居士于民國六一年在新竹青草湖創辦了譯經院。該院向政府的立案全銜是「美國佛教會駐台譯經院」。譯經院的全部經費都是由沈老居士獨力捐助的。因為沈老居士的事業都在美洲,所以不能親自分身照顧譯經院,去年底,聖嚴法師返國奔東老之喪,乃與他商議,將譯經院改組,由中華佛教文化館與美國佛教會合作來主持譯經院。並且,將院址從新竹遷往北投佛教文化館的下院,這是東初老法師晚年所建之新道場——農禪寺。」[4]

「民國六十二年(一九七三),六十八歲 ● 國曆一月二十四日,應美國佛教會沈家楨居士之請,由美國佛教會駐台譯經院副院長顧世淦陪同,經日本東京飛美靜養。途經日本,晤聖嚴、清度二法師,及吳老擇、梁道蔚二居士。抵美後,住長島菩提精舍靜養,由日常法師隨侍左右。」[8]

-----

「一九七八年赴美,更是全心致力於經典之翻譯。初時定居於舊金山,後於一九八六年,在妙境法師座下剃度出家。自此掛單於拉菲葉山之法王寺,後以病苦體弱,遷回舊金山,二年前法體更見敗壞離散之相,再遷到Freemont市方便照顧。法師雖久於病中,但是廣度有情之願力未嘗或輟,仍然屢屢抱病弘法,誨人不倦,殊堪感念。」[2]

妙境「法師先後主持,香港東林念佛堂,美國法王寺及美國法雲寺道場,統理大眾,弘揚正法,一本樸質風格,解行并重,實事求是。」[9]

-----

翻譯兩三事:

「在空軍翻譯期間,他主要負責英譯情報、漢譯公文、提高軍人文化水平,1942年7月4日,結束空軍翻譯服役。在訓練班招待會歡迎美國志願空軍大隊長陳納德上校,黃仁霖致歡迎詞,當說到「三民主義」時,中央大學顧世淦同學直譯為「nationality,people 's sovereignty,people's livelihood」(民族、民權、民生),陳納德聽不懂,許淵沖便譯成「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用林肯的話解釋孫中山的話,賓主恍然大悟。」[10]

「顧居士在我家見有兩本英文佛學雜誌,一本是鍚蘭出版的「佛陀之光」,一本是印度出版的「摩訶菩提」,要借去一閱,這兩本刊物,尤其是「佛陀之光」,世界各地的佛教消息特別多,「摩訶菩提」則佛學論述尤佳,他讀後發心要為樹刊的國際佛教動態,譯載兩刊的消息,同時發現有佳作時亦願翻譯後交我們發表。」[2]

「此外,早年在台灣有一位學者顧法嚴居士,後來在美國出家,他曾經從導師的著作中,翻譯出兩篇文章介紹給西方的讀者,一是〈從人到成佛之路〉──"The Road from Man to Buddha",2另一是〈學佛之根本意趣〉──"The Basic purpose of Following the Buddha"。3另外,顧居士也曾英譯了幾章導師的《中觀今論》。」[11]

-----

佛陀的啟示:

「佛所說的四念處因為很微妙的原因﹐不止是在中國失傳了﹐就連在自封是原始佛教正統的南傳佛教系統中﹐都曾經失傳了上千年。今天南傳佛教系統中的四念處修行方法﹐是得力於近代一位緬甸的高僧烏巴金。是他在四念處失傳了近二千年後﹐重新又拾回了這一個法門。今天我們所看到教四念處或覺觀的團體﹐皆直接或間接源于高僧烏巴金。我和李元松之所以會見到四念處﹐也都是間接受惠﹐因為我們都深讀了一本書﹐也就是一位斯里蘭卡的學者羅侯羅所寫的『佛陀的啟示』。李元松讀的是顧法嚴翻譯的中譯本﹐而我讀的是英文原本。但這位斯里蘭卡的學者也是受到高僧烏巴金的影響。」[12]

「「佛陀的啟示」重點,是闡明南傳佛教最簡明有力的一部書,立論嚴謹,據典明實,深入淺出,把許多隱晦、枯澀的課題說得生動有趣,深為廣大讀者喜愛。」[2], [13]

-----

「公元1971年,曾銀湖20歲,大學機械系二年級學生,面對必須補考的微積分和失意的愛情,形容枯槁,神情憔悴地品嘗著身、心痛苦的滋味。這時,他很幸運地閱讀了由錫蘭比丘博士羅日侯;羅化普樂所著述的「佛陀的啟示」(顧法嚴譯)一書。書中提到有人問佛陀,為什麼佛陀的弟子們過著簡單平靜的生活,每天只吃一餐,卻如此神情煥發?佛陀回答說:「他們不悔既往,不冥索將來。他們生活在現前的時間中,因此他們都神采奕奕。愚蠢的人又冥索未來又追悔過去,就像碧綠的蘆葦在驕陽中被刈斷一般,一下子就枯萎了。」全書以四聖諦為宗旨,說明八正道,也概要地介紹了在一切時中都要保持念念分明的方法。」[15]

「先從善盡自己的責任與義務,與照顧好身旁的人開始。李老師的這項教導,後來在閱讀印順法師所著「佛法概論」中第十九章「菩薩眾的德行」(註一)得到了印證:「…新的社會---淨土中,有菩薩僧,大多是沒有出家聲聞僧的;…佛的真身,是現在家相的。…菩薩行的真精神,是『利他』的。…應參與社會一切正常生活,廣作利益有情的事業。如維摩詰長者的作為,…依自己所作的事業,引發一般人來學菩薩行。」」[16]

「此外,李老師亦非常注重民主的精神和經驗主義的立場,鼓勵學習者勿因尊敬師長而不提問,應該有疑就問!甚至到了圓寂前數分鐘,仍鼓勵弟子對於教誡不明之處提問。同時,凡是未親自經歷或驗證的事物,不要急著「相信」,應暫時存疑,等到親自「見」到了,再生起信心。此二點與顧法嚴居士翻譯的「佛陀的啓示」中第一章「佛教的宗教態度」(註二)記載佛陀對弟子及迦摩羅人的教誡無二無別。」[16]

-----

References

[1] 懷念法嚴法師 _ BAUS Wisdom Journal 美佛慧訊
http://www.bauswj.org/wp/wjonline/%E6%87%B7%E5%BF%B5%E6%B3%95%E5%9A%B4%E6%B3%95%E5%B8%AB/
 
[2] 山居雜記 _ BAUS Wisdom Journal 美佛慧訊
http://www.bauswj.org/wp/wjonline/8553/

[3] 美佛會 - 美佛慧訊 - 我為什麼出家
http://www.bauswj.org/baus/newsletter/2002/nl80_why_left_home.html

[4] 譯經院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projects/Leezhifu/html/journal/j032.htm 

[5] 訪沈家楨居士談新竹譯經院
https://www.yinshun.org/Enlightenment/1997/1997may/1997may4.htm

[6] 三年新竹山居歲月——我在福嚴教學時代的所遇、所學、所思
http://www.hongshi.org.tw/writings.aspx?code=21CAC65B3E1544A82681FBBEDA94F30C
 
[7] 台語與佛典  到福嚴精舍禮佛
http://yifertw.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_11.html

[8] 印順導師略譜
http://www.yinshun.org.tw/A03-0-101.htm

[9] 佛教界的耆老,妙境長老。昨天(4月17日)晚上示寂於苗栗的法雲寺。
http://www.buddhaspace.org/threadread.php/board=BudaInfo&nums=72

[10] 許淵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m.wikipedia.org/zh-mo/%E8%A8%B1%E6%B7%B5%E5%86%B2

[11] 導師的著作與思想在美國弘傳的現況 李祖鵠(美國印順導師基金會董事)
http://www.hongshi.org.tw/writings.aspx?code=A7CE6B0440983C61ABC1C4203A256EE9

[12] 佛法現代化的先行者 - 李恆鉞教授 - 四念堂隨筆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4mindfulhall/7182418

[13] 佛陀的啟示
https://book.bfnn.org/books/0535.htm

[14] 佛陀的啟示讀後                     釋開普
http://www.buddhismmiufa.org.hk/buddhism/special/BuddhismIntro.htm

[15] 三十五、曾銀湖 _ 向群港台新馬泰日美佛教大學和寺院
https://scbbb.wordpress.com/2011/07/26/%E4%B8%89%E5%8D%81%E4%BA%94%E3%80%81%E6%9B%BE%E9%8A%80%E6%B9%96/

[16] 我到象山淨苑的因緣(徹見)
https://www.modernpureland.org/webc/html/about/show.php?num=263&page=18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