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1, 2006

子平隨想:爵士群像

爵士樂跟古典樂,相同之處有從民俗、流行,發展至中產階級、小眾等方向。而在短短不到百年,爵士樂重演了古典音樂四百年間的路,由優美的旋律演進至無調性,但聽者之接受度不高,此亦無可奈何。

我更有興趣的其實是古典音樂作曲家的八字,但由於現有萬年曆跟排盤軟體大多不支援太久以前的排盤,只好放棄,等待有適合軟體再說。爵士樂手大多出生於二十 世紀,雖不一定可取得生時,但以年月日,觀察大量樂手,我相信既可由爵士樂手增加我對八字的認識,也可經由八字的分析,幫助我了解爵士樂手與其音樂表現。

「不同領域的專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了解猴子心思的方法;一位大廚混合意想不到的食材,如海膽和棒棒糖,徹底改變了烹飪專家的天地;一位工程師利用螞 蟻的獵食行為,想出了監視戰區的無人空中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模型。這些開路先鋒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他們的發現不但都具有突破性,而且他們到了一個相同的地方找到重大發現,根據作者約翰森 (Frans Johansson)的說法,這些善於創新發明的人都進入了「異場域碰撞的交會點(Intersection)」,在那裡找到新構想,改變了世界,這個交 會點就是不同領域和文化的構想交流與激盪,最後引發傑出新發現爆炸的地方。

約翰森把交會點所發生的新構想層出不窮現象,稱為「梅迪奇效應」(Medici effect)──這個名詞源自在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經營銀行業的梅迪奇家族,他們架構了一個有利各種活動進行的平台,促成創意勃發的現象。他在這本 令人神往的書裡,說明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交會點,把我們找到的構想變成突破性的創新。約翰森認為,有三種動力──人口流動、科學學門整合以及電腦計算 能力的躍進──使我們所能碰到的交會點數量和型態日益增多。」(以上摘自《梅迪奇效應》一書簡介)

我對「全球化」與「文藝復興」這兩個概念一直有很大的興趣。八字與爵士樂,算是我對梅迪奇效應第一個實踐,或是嘲仿(Parody)。而爵士樂本身即為音樂之融合,因此也可說是梅迪奇效應的音樂實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