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9, 2005

古典風華(五):苦澀的弦樂四重奏


連續在車上聽些較『重』的音樂,似乎有些自虐。不過如果不是在車上,有些會更難入耳。畢竟開車第一要務是維持行車順暢,大部分的腦資源運用在此,分一點點在聽音樂上,某些曲目的龐大張力,感受起來可以小很多。

弦樂四重奏的編制是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有個說法是室內樂是寫給音樂家互動而非用來跟聽眾交流情感,所以經常可見演奏者自己陶醉其中。一般 古典音樂初入門者多先就壯闊的交響曲、華麗的協奏曲、簡單的器樂小品以及熱鬧的管弦樂,對於有語言隔閡的聲樂以及面目模糊的室內樂較難接受。說的雖是一般 愛樂者,講的其實也就是自己。

古典音樂聽著聽著,不知何時開始迷上了弦樂四重奏。大約是因為覺得它有著輕巧而完美的編制。其實弦樂四重奏如同一般的室內樂,多半還是維持著優美的旋律 線。舉凡海頓的清新,莫札特的愉悅,貝多芬的沈穩,舒伯特的抒情,以及德弗札克的吟唱,完全都不似要介紹的這兩套弦樂四重奏:蕭士塔高維契與巴托克的沈重 與晦澀。

蕭士塔高維契算是較冷門的作曲家,大學時聽搖滾樂的朋友每每以有沒有聽過蕭士塔高維契的《第五號交響曲》來消遣我,其實他聽過的古典樂可能也就僅此一首。 我對此曲雖不排斥,終究它還是排在名單的後段,所以幾年後才於收藏中加入這個曲目。迷上弦樂四重奏後,對蕭君的作品有濃厚的興趣。購入此磚後,發現錄音頂 級,迫力驚人,每次聽對腦力的負荷頗大,因而少聽。這套專輯可列入我荒島唱片的外圍名單,唯一可惜的是太早買入高價版,而非後來低價且不佔空間的紙盒版。



巴托克是蒐集民謠的東歐作曲家,完全不求名利,生活潦倒。他的音樂我常聽,聽不懂聽不懂聽不懂,我還是常聽,或許跟他被某種自閉症者懷疑是同類有關。雖然 偶爾會聽到熟習的五聲音階,但整個概念有很濃厚的偏執傾向,所以我會想聽也跟自己某面的偏執有關。巴托克加上弦樂四重奏,令人可以想見聆樂的痛苦。但終究 我聽古典音樂不全是追求眾多面向的情感抒發,也想更企及精神的純粹面,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強迫自己聽些困難的曲目。此曲目一聽再聽,最近又陸續加入更多 巴托克的作品,總算稍有感覺。巴老地底有知,也該欣慰有此知音。


收藏的CD:

◎ SHOSTAKOVICH / THE STRING QUARTET / FITZWILLIAM STRING QUARTET / DECCA 433 078-2 DM6 (6CD)
短評:★★★★★ 弦樂四重奏迷必備。

◎ BARTOK / 6 STREICHQUARTETTE / DG 423-657-2 GH2 (2CD)
短評:★★★ 弦樂四重奏迷也得慎重考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